2019年10月3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程巍研究员应我校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场大厅邀请,在诚信楼1314会议室以“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十九世纪英国的城与乡的文学建构”为题,为我校师生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系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场大厅英美文学研究系列高端讲座之一,由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场大厅副院长金冰教授主持,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场大厅院长向明友教授出席并做总结发言,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场大厅及外语学院众多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程巍研究员的讲座以意识形态建构与审美趣味形成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世纪英国文学中“城市”与“乡村”的文学文学意象形成的原因。讲座中,程巍研究员首先指出,政治、经济和文化,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中的三种主要阐释手段。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政治、经济诠释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享有主导地位;而文化诠释是在被统治阶级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是被统治阶级左右的。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在政治、经济层面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它掌握了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建构和审美话语权。
程巍研究员接着指出,历史上也有情况表明,某一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并不能确保它在意识形态上也享有占主导地位。尼采、葛兰西等法国思想家都曾提到弱小阶级可以利用意识形态建构动摇统治阶级的统治,利用潜移默化的“规训”让统治阶级对自己的统治产生怀疑,削弱其对自身的判断力,从而进行“意识操纵”。比如,一战摧毁了传统贵族精英阶层在政治经济领域的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开始占据社会意识形态建构的主导地位。但这时候,贵族精英阶层通过另一种手段影响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这种手段就是文化资本。程巍研究员援用布尔迪尔文化资本理论指出:与政治、经济资本的包容性、容纳性不同,文化资本强调的是排他性、等级性。文化资本擅长贬低其它资本来提升自我,利用“排他性”来形成“鄙视链”效应形成自身的审美体系。这种利用“排他性”来营造上流感、精致感的做法是19世纪欧洲贵族阶级抵抗被资产阶级文化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受法国大革命影响,19世纪中后期英国传统贵族阶层将重心移到乡村,把英国乡村打造成贵族精神的栖息地,与资产阶级的“阵地”——城市,形成对立。正是在这个时期,英国上层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如报刊、文学作品等)输出乡村贵族的精致生活和审美品位,将贵族审美趣味置于资产阶级审美之上。比如,贵族阶层将乡村贵族阶层与“植物性”气质联系起来,比如冷静、矜持、自律、节制;将城市资产阶级与“动物性”联系起来,比如躁动、贪婪、奢侈浪费。19世纪英国文学作品中“城市”与“乡村”意象的形成,本质上反映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三种诠释力量互相角逐、互相影响的过程。可以看出,与政治、经济权力相比,意识形态和审美的“规训”是非强制的、缓慢渗透性的塑造过程。意识形态建构和文化阐释行为并不是单纯的生产性活动,还是一种反映性活动。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机器一起,才能培养出符合统治阶级自身统治需要的人才类型、文化类型。
程巍研究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外国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现代文学-文化理论、英美文学-文化史和中国近现代文学-文化史。著有《中产阶级的孩子们:60年代与文化领导权》、《否定性思维:马尔库塞思想研究》、《“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佬”:种族主义想象力》、《文学的政治底稿:英美文学史论集》等等。
本次讲座极大地拓宽并加深了同学们对19世纪英国文学传统中“城与乡”主题的认识,还进一步拓展了师生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阶级区分和审美趣味等问题的分析和阐释,激发了同学们对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极大兴趣。此次讲座充实了我校师生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增强了大家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自信心。讲座最后,程巍研究员与参加讲座的各位师生亲切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