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林超伦教授在诚信楼1314会议室接受了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场大厅的专访。采访由研究生朱青同学主持。林超伦教授就备受同学们关注的四个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一、作为一名成绩斐然的资深口译员,您对于口译学习者有什么学习建议吗?在职业规划发展方面,该如何开启翻译生涯呢?
答:“不要让现在的处境限制了你对未来的想象。”我进贸大的时候,英文单词量才一千,而你们在入学时几乎已经有了我毕业的水平。因此,如果你们问我未来会如何,我会说你们都会超过我。不要用现在的情况去判定未来,而要落在实际,认认真真做好现在的每件事。该上什么课,就学好它。该考100分,就别考99分。我当时也不知道现在会走到这里,只不过是回头看,才意识到已经走过了这么多了。尽力把每件事都做好。等到了一定程度,你回过头来说,就会发现,啊,确实是这样。
二、在口译课上,老师会安排同学们进行无笔记交传练习。请问如何在记忆演讲框架和细节的同时,分析演讲者的意图,从而突破文字的表象,去表达演讲者的内在语意呢?
答: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体系,所以我很难对老师的具体授课内容中同学遇到的问题做出解答。具体情况还是要求教对应的授课教师。但总体上来讲,老师所安排的练习内容其实是种标杆。学生可能会觉得:“哎呀我做不到。”但是不要太纠结自身能力的差距,如果能做到的话,那还在学校里干什么?对不对?正是做不到,所以才在这里上课。因此,需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与标杆的差距,然后向着标杆走。一直走下去,有一天,可能就走到那儿了。不要对自己灰心。
三、在当今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口译员需要培养什么素养才能避免被淘汰呢?
答:我的建议是要把口译“做好”,做得“非常好”。“好”在两点:第一,精准度要高。在我看来,机器翻译能够取代的,不是高精准,而是实用。最初的机器翻译——语言翻译机,就是注重实用,注重解决沟通障碍问题,却没有在语言精准度上较真。第二,情感。这点更为重要。人是有情感的,人是活生生的。如果我去吃饭的餐馆,换成机器人来上菜,那么刚开始我会觉得很新鲜,可没过两年,我会希望是人来上菜,因为眼神沟通、表情变化等细微之处的人际交流,是我希望得到的。机器翻译的这个问题,可以化用一句描述恋爱关系的英文来描述——“There is no chemistry between two people.”就是“不来电。”在机器翻译时代背景下,口译员要发挥人的特长,第一精准度要很高,第二情感表达要到位。这两点是机器取代不了的。
四、有些同学想要从事政事相关的口译工作。请问您在翻译的准备和实操阶段有没有遇到过一些,非常难以克服的问题呢?对于这些问题,您有什么应对之道吗?
答:在口译工作中,有些和语言无关的问题,是译员无法克服的,译员必须接受这一点。除此之外,译员可能遇到的问题可分为三种:语言水平、知识储备以及其它辅助因素(如口音、噪音、或译员位置等)。前两种,不必多说,努力学习就好。最后一种,根据具体情况,其实是有技巧能应对的。比如,译员某句没听懂,要问演讲者,这个问法就是有讲究的。这些技巧是可以通过培训习得的。口译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不要低估口译的复杂性。别想着一两年之内学“会”。没有学会这一说,只有不断进步。可能做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后,回过头来看,才能说学到了。其实,我都会和公司里面的口译员讲,想做好口译,就要把一天二十四小时的生活全部重新设计——从早上一睁眼开始,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对口译事业发展有帮助。要在有限的时间里, 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要让你的生活成为口译员的生活。做到“Live Interpreting”。
在专访中,林超伦教授对同学们的疑问给出了深入浅出的解答。指明了同学们口译学习的方向,力排机器翻译引发的焦虑感,点出了口译员掌握精准和情感的重要性,更鼓励了同学们的信心,不断向着标杆的方向努力,成为“量体裁衣”的高端口译员,做到真正的无可取代。